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消防条例

时间:2024-07-22 17:14:5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0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消防条例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颁布时间】 2002-3-29
【实施时间】 2002-8-1
【内容分类】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标  题】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消防条例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州农村消防工作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农村消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农村消防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监督管理。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农村消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鼓励和支持多渠道筹措农村消防资金。
第六条 公民有报告火警、扑救火灾和保护火灾现场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农村消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成立防火安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成立防火安全小组。
防火安全委员会和防火安全小组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组织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消防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防火安全检查;
(四)组织力量扑救火灾;
(五)重大节日、火灾多发期,组织专项检查,开展灭火演练。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建立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由公安消防机构负责业务指导。
义务消防队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学习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参加消防安全培训;
(二)扑救火灾;
(三)参加防火安全检查和灭火演练;
(四)维护保养消防器材。
第九条 乡、镇、村应当将消防通道、消防栓、消防水池等消防设施与道路、人畜饮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
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应当按照消防规划要求建设,不得挤占消防通道。
提倡和鼓励使用防火建筑材料进行农房改造,提高房屋耐火等级。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消防标志,不得损毁消防设施。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使用电器设备、燃气用具的单位、个人,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制定消防公约和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消防公约应当有消防规划、安全用火用电、消防设施保养、巡逻护寨等内容;消防档案应当有检查记录、教育培训、火灾扑救等内容。
第十二条 农村50户以上木质结构房屋密集的自然村寨应当开辟防火线。
第十三条 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单位、民族文化村镇和旅游景点的保护、改造和维修应当符合所在地消防规划。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公安、建设、水利、国土、林业、供电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按职责对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服务。
新闻、广播、电视、报刊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村消防知识的宣传。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内容。
第十五条 在火灾扑灭后,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公民应当保护现场,并配合公安机关查明火灾原因。
第十六条 在扑救火灾中受伤、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提倡和鼓励社会给予资助。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村民、居民参加住房保险。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一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处警告或者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移动消防标志的;
(二)擅自挤占防火线的;
(三)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单位、民族文化村镇和旅游景点的保护、改造和维修不符合所在地消防规划的;
(四)有重大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通知逾期不改正的。
有第(一)、(二)项所列行为的,还应当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对逾期不恢复的,应当强制恢复,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二十条 损毁消防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责令赔偿;拒不赔偿的,按其价格处2至5倍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过失引起火灾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对火灾肇事者和有关责任人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责任单位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印发清远市实施广东省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细则(试行)的通知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清府办〔2008〕73号

印发清远市实施广东省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细则(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清远市实施广东省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细则(试行)》,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施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与市国土资源局反映。



二OO八年十一月五日



清远市实施广东省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

管理办法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开发补充耕地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和耕地储备指标管理,根据国家补充耕地的法律法规和《广东省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利用财政资金,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补充耕地专项规划,将未利用土地、园地(不含可调整园地)、山坡地以及建设用地开发改造为耕地的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



第二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三条 项目资金是指市、县两级财政专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的资金。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

第四条 项目资金使用范围:组织、实施、管理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等。

(一)前期工作费,是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在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土地清查费、勘察测绘费、项目可行性研究费、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费、项目招标费、重大工程规划编制费和工程监理费等。

(二)工程施工费,是指实施土地平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修建田间道路等各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及附属工程发生的支出,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以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需拆迁的零星房屋、林木、青苗及其它地上附着物等所发生的适当补偿费用。

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措施费组成。直接工程费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包括临时设施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措施费、施工辅助费和特殊地区措施费。

间接费由企业管理费、规费组成。

利润指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盈利。

税金是指按国家税法规定应计入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三)竣工验收费,是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程完工后,因项目竣工验收、决算、成果管理等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的编制与审核费,开发整理后土地的重估与登记费、基本农田重划及标志的设定费等。

(四)业主管理费,是指项目建设单位为项目的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公务费、业务招待费等。

(五)不可预见费,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设计变更、人工、材料、设备和工程量等发生变化而增加的费用。

第五条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收入预算是指经市相关部门审定应投入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市、县财政资金。

支出预算包括项目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公式为:支出预算=前期工作费十工程施工费十竣工验收费十业主管理费十不可预见费。

工程施工费应根据土地开发整理类型、工程类型和工程技术等级,按工程施工设计、工程预算指标和预算定额标准进行编报;前期工作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预算6%的比例核定;竣工验收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预算3%的比例核定;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分别按不超过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三项费用合计2%的比例核定。使用市级财政资金项目,其中业主管理费的40%上交市国土资源部门作为管理费,60%为项目建设单位使用。

第六条 利息收入应纳入项目资金核算,用于项目支出。

第七条 项目资金按项目进行全成本核算。成本开支范围包括组织、实施和管理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所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

第八条 项目资金不得用于购建与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无关的固定资产(项目配套设备的购置除外)和无形资产,不得用于对外投资,支付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赞助和捐赠支出,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用项目资金购置与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配套的设备,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设备费应严格控制。设备购置应符合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第九条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同时报财政部门审核。

第十条 使用市级财政资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指标60%归市级政府使用,40%归当地政府使用。

第十一条 新增耕地补助资金管理。省财政厅设立专项资金,对新增耕地进行补助。省下拨新增耕地补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管理,专款用于补充耕地和耕地保护的有关支出。省下拨新增耕地补助金中,10%留给地级市国土资源部门作为补充耕地工作经费;30%划拨给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作为补充耕地工作经费;其余60%由新增耕地所在地的县级政府统筹管理和使用。



第三章 耕地储备指标管理



第十二条 耕地储备指标是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竣工验收后,经验收确认可用于占补平衡的新增耕地指标。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对核发验收确认函的新增耕地储备指标建立耕地储备指标管理台帐。台帐管理包括,耕地储备指标入帐管理、指标流向管理、相关文件归档管理等。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力度,确保本行政区域内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占一补一”。个别耕地后备资源匮乏、难以满足新增建设用地补充耕地需求的地方,可申请使用异地调配耕地储备指标进行补充。

第十四条 县(市、区)级耕地储备指标异地调配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统一组织管理。需调配耕地储备指标的地方必须以县(市、区)为单位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经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后方可转让,耕地储备指标调配实行有偿的原则。

第十五条 各县(市、区)在完成自身的耕地占补平衡任务,库存耕地储备指标有结余的经当地政府同意,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经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后,可以在省内自由进行有偿转让,但在转让价格同等的条件下,市国土资源局享有优先受让权。

第十六条 经各县(市、区)确认新增耕地指标的30%转让给市政府,作为市耕地储备指标,转让价格为8000元/亩。各县(市、区)可根据开发成本逐年提高转让价格。

各县(市、区)要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库,市级耕地指标储备库设在市土地整理中心。市级耕地储备指标主要用于解决市重点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充,需异地调配耕地储备指标的,必须经市政府批准后方可调出。

第十七条 市、县两级耕地储备指标转出价格标准分别不能低于本辖区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

从2008年1月1日起,市级国土资源部门按收支耕地指标调配费差额提取20%资金,作为业务工作经费,其余资金用于补充耕地和保护耕地工作。

从2008年1月1日起,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按转让耕地指标调配费扣除开发补充耕地成本后的收益部分提取30%资金,作为业务工作经费,其余资金用于补充耕地和保护耕地工作。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工程承包、发包须依法行事


近几年来,建设工程的承包、发包活动日益频繁,促进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靠政府加强立法来规范市场;一方面作为经营者也要严格遵守已有的法令法规,如经营者贪利而违规,也许最后会由自己来吞咽苦果。

首先须明确的是,工程的发包方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有资格进行发包。这些条件至少应包括:有法人资格或者系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有与建设工程相适应的资金或资金来源;有与建设工程管理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或者委托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建设工程承包、发包代理机构代理发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这是对发包方一个基本的要求,再细而分之,建筑工程又分为勘查、设计和施工。如建设工程勘查或者设计发包的,须具备:(一)有经批准的建设工程立项文件;(二)有建设工程勘查或者设计所需要的基础材料,(三)有设计要求说明书。如是施工项目的发包,则应具备:(一)初步设计方案已获批准;(二)建设工程已列入年度建设计划;(三)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以及有关技术资料。

其次,就承包方来说也应具备一定条件。就上海而言,有关部门规定,承包单位从事建设承包活动,并在资质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包建筑工程。另外省市的承包单位还应当向上海市建管办办理申请登记手续,获得从事勘查、设计业务的批准文件或者进沪施工许可证后,方可在本市从事建设工程承包活动。境外企业也需向市建管办办理申请登记,并经批准后方可从事承包活动。

一个建设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项目,可以全部发包给一个承包单位总包;也可以按勘查项目、设计项目以及施工项目中的单项工程分类,将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发包给一个承包单位总包。但是发包单位不得以垫资为条件进行发包。无正当理由之情形下,发包单位不得要求承包单位购入其指定的生产企业或者供应商提供的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机械器具。如因发包单位要求承包单位购入其指定的生产企业或者供应商提供的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机械器具而方生质量问题,由发包单位自行负责。
建设工程的承包、发包是非常严肃的商业活动,其规范必须严格。
在建设工程的承包、发包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介绍建设工程,有关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指定承包单位。

如承发包企业及相关部门人员在承发包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轻则降低企业资质等级或者罚款,重则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市场的规范需要每个人去维护,只有在一个公平、合理、有序的市场中,大家才会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