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严肃惩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走私犯罪活动的通知

时间:2024-06-16 19:16:5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6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严肃惩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走私犯罪活动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严肃惩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走私犯罪活动的通知

1986年6月27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高级法院、铁路运输检察院:
当前,有些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等单位为了牟取暴利,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进行走私违法犯罪活动,而且往往数额特别巨大,严重危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因此,对情节严重的走私行为,构成犯罪的,必须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此,特通知如下:
对于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等单位进行走私的案件,当前应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85年7月18日《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中,关于处理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投机倒把案件的有关规定办理,即走私数额特别巨大(走私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或者非法获利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一般可视为“数额特别巨大”),或者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应依法追究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以上通知,希遵照执行。在执行中发现有何问题及意见,请报告。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含有宗教内容广告管理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含有宗教内容广告管理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近一时期以来,一些单位和个人出于商业目的,在大众传媒及其他非宗教场所发布介绍宗教活动和宗教用品的广告。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国家有关宗教的法规和政策,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保障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宗教用品的正常流通,维护正常的广告经营秩序,经商国务
院宗教事务局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及非宗教活动场所发布有关宗教活动、宗教用品、宗教活动纪念品的广告,以及以讲经、传道等为内容的图书、音像制品的广告。如确实由于特殊需要在大众传播媒介及非宗教活动场所发布上述广告,须经省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并报同级工商行
政管理机关备案。
请各地接到本通知后,严格按通知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对违反本通知的,依据《广告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处理。



1997年4月30日

关于印发《阜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辽宁省阜新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阜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阜政发〔2010〕1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中省直有关单位:
  现将《阜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一日



阜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市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建筑能效,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化石类能源消耗;有效发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的宏观导向和激励作用,规范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提高使用资金效益,根据财政部、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是指利用太阳能、浅层地能、污水余热、风能、生物质能等对建筑进行采暖制冷、热水供应、供电照明和炊事用能等。
本实施细则所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使用原则:政府公共财政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机制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建筑能效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
  第四条 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
  (一)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供热制冷、光电转换、照明;
  (二) 利用土壤源热泵和浅层地下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
  (三)利用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
  (四)利用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
  (五)其他经批准的支持领域。
  第五条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示范项目的补助;
  (二)示范项目综合能效检测、标识,技术规范标准的验证及完善研究等;
  (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的集成攻关及示范推广;
  (四)示范项目专家咨询、评审、监督管理等支出;
  (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题大型推广宣传活动经费;
  (六)各级财政部门批准的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的其他支出。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核和拨付
  第六条 市财政局会同市建委,依据国家财政部、建设部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申报文件,发布兰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申报文件,市各建设开发单位和各县(区)财政、建设管理部门按文件要求进行申报。国家项目由市财政局、建设局汇总统一上报省财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第七条 市建委对各区、县及建设开发企业申报的材料进行登记、造册,建立项目库,统一管理。
  第八条 申报示范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 项目所在地区具备较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条件;
  (二)项目所在区、县已制定“十一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申报示范工程项目所在地县、区提供相应财政及政策支持,特别优先支持已经开展供热分户计量改革的县、区所申报的示范项目;
  (四)申报示范项目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要包括开发商、业主等);
  (五)示范项目应完成有关立项审批手续,建设资金已落实;
  (六)申报项目单位和依托的技术支持单位具有承担项目必要的实力及良好的资信;
  (七)申报示范项目应编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报告》(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填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请报告》,其中《实施方案》应由具有资格的机构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
  2.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技术方案研究;
  3.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及详实的增量成本计算书;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
  5.项目示范推广性分析;
  6.其他节约资源措施及后评估保障措施;
  7.工程立项审批文件的复印件。
  第九条 示范项目审批
  (一)市财政局、市建委制定《阜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评审办法》。
  (二)市财政局、市建委根据年度专项资金预算,从项目库中选取一定比例的项目,组织专家评审示范项目,对确定的示范项目的申请资金进行核准,经市财政局、市建委确定后进行公示,公示期十日。公示期间对示范项目署名提出异议的,经调查情况属实,取消示范项目资格。
  第十条 市建委和市财政局根据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需要,对本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共性关键技术集成攻关及示范推广、能效检测、标识、技术规范标准验证及完善等项目,组织相关单位编写项目建议书,通过专家评审确定项目和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建议书内容主要包括建议项目名称,主要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主要产出、考核评价指标、完成时间、经费需求等。
  第十一条 市建委相关机构承担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项目执行单位应在项目进行中,根据项目进度,分阶段逐级上报项目进展情况。项目进展报告应包括项目实施情况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二条 评估验收示范项目完成后,市建委会同市财政局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检测机构对示范工程项目进行检测,同时根据检测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组织专家进行验收评估。检测结果和验收评估报告应上报省建设和财政部门。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共性关键技术集成攻关及示范推广、能效检测、标识、技术规范标准验证及完善等项目完成后,市建委、市财政局组织专家根据项目考核评价指标进行验收评估。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以无偿补助形式给予支持。
  (一)市财政局和市建委根据增量成本、技术先进程度、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确定每年的不同示范技术类型的单位建筑面积补贴额度。
  (二)利用两种以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项目,补贴标准按照项目具体情况审核确定。
  (三)市财政局和市建委综合考虑不同气候区域及技术应用水平差别等,在补贴额度中给予上下10%的浮动。
  (四)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共性关键技术集成攻关及示范推广、能效检测、标识、技术规范标准验证及完善等项目,根据经批准的项目经费金额给予全额补助。
  (五)其他财政部门批准的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的项目补贴方式依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拨付
  (一)市建委对批准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施工图设计进行专项审查,达到《实施方案》要求的,出具审核同意意见,市财政局根据市建委出具的审核意见,依据相关规定将补贴资金拨付给项目承担单位;达不到《实施方案》要求的,市建委责令示范项目申请单位重新修改施工图设计后,另行组织审查。
  (二)示范项目完成后,市财政局根据示范项目验收评估报告,达到示范效果的,将项目剩余补贴拨付给项目承担单位。
  (三)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拨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市建委负责编制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评审、监管及检测费用预算,经市财政局核批后,按照预算资金管理的有关要求管理和使用。
  第三章 监督与检查
  第十六条 市财政局和市建委负责对专项资金补贴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专户核算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财政局可以暂缓或停止拨款,并依法进行处理: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专项资金的;
  (二)转移、侵占或挪用专项资金的;
  (三)未按要求完成项目进度或未按规定建设实施的;
  (四)未通过检测、验收评估的;
  (五)不符合国家其他相关规定的。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财政局和市建委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